活出生命的意义:3个方法找到你的人生目标,过上你想过的生活+ 查看更多
活出生命的意义:3个方法找到你的人生目标,过上你想过的生活
Summary of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by Viktor Frankl
你有想过你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吗?
看完这一期的内容你就会更清楚。
在今天的内容中,我会简约地总结Viktor E. Frankl 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以及从中能获取的有价值的亮点。
为了读懂这本书,首先需要了解作者的背景情况:
纳粹集中营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犹太人身份,刚和妻子结婚9个月的Frankl与家人一起被驱逐到纳粹集中营。
他的父亲不久就因为饥饿和肺炎死亡,他的母亲和兄弟在 1944 年被纳粹残酷地杀害,他的妻子则于纳粹投降前死于德国伯根-拜尔森集中营。
Frankl在集中营中度过了3年时间,一直到1945年4月27日被美国陆军解救。最终只有他与妹妹得以生还。
被解救后,他回到维也纳,出版了这本书。
书的结构
这本书被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Frankl在集中营的经历为主,尤其是集中营生活的日常斗争如何影响囚犯的精神状态。
书的第二部分是他开创的心理理论: 意义疗法(logotherapy), 揭示了人类生命的动力在于找寻出意义所在。
或者,就像他在书里所说“通过找到生活的意义,而治愈灵魂的创伤”。
集中营的心理分析
Frankl观察到,囚犯会经历三个心理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
从最初阶段的惊恐(shock),到适应集中营生活后无动于衷的冷漠(apathy),再到重获自由后对生活的幻灭(disillusionment with life)。
他发现,生存和自我保护更多地依赖于精神和情感的力量,而不是体力。
幸存者展示了至少三个关键的应对机制(Coping Mechanisms):
• 丰富的内在生活 (Rich inner lives)
人类有能力退回到平静、安全的心理空间。丰富的内在生活包括幽默、对艺术和美的欣赏、宗教/精神信仰、想象力和爱。
• 未来计划 (Goals for the future)
许多俘虏因为认为自己已经没有活下去的意义而自杀了。然而,那些有人生目标的人不知何故找到了坚持的方法。这也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 认为自己有选择权 (Perception of Choice)
稍后我们会仔细讨论这一点。
生活的目的
Frankl认为,人生不是以乐趣为目的(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观念)也不是以权力为目的(阿德勒的权力意志观念)。
反而,每个人的最大任务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那如何做到?
自古以来,哲学家都在探寻这一个问题:What’s the meaning of life?
Frankl认为,这个问题无法给出一个通用的答案。这就好像问一个象棋大师什么是最好的招数?无法回答。因为这取决于你的棋子在哪里。
同样,他说“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这些使命因人、因时而异。
据他所说,有三种方法可以找到人生的意义:
1.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事业(work)
2. 通过爱(love)
3. 通过忍受苦难,面对艰难时的勇气(courage)
意义的重要性
我建议你仔细品读这本书,但如果要极端节省时间,这本书可以用尼采的一句话来总结: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
这是本书的首要中心思想。
比如说,父母拼命吃苦工作,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无论他们的生活多不容易也可以忍受,继续向前,因为他们有一个巨大的动力:孩子。他们在“牺牲”中找到了意义。
Frankl尝到了人类能想象的极端苦难,但他最终依然获得了胜利。
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yevsky)说人类是一个能适应一切的动物。Frankl“适应了“ 集中营的生活。他的秘诀是什么呢?是什么使他生存下来了?
因为他找到了痛苦的意义,他找到了理由。
他的why呢?
他相信有一天他会和全世界讲述在集中营发生的事情,也会通过他的意义疗法帮助很多人。他被抓住的时候,被丢掉了他的刚刚写完的意义疗法书籍。他自己说,重新写下这本书就是他的动力,帮助他了克服了集中营的痛苦。有时候,反而是想象他妻子的爱,才给了他力量。
有“为何”,才能迎接“任何”。
做动物还是做人,你来决定
前面我们讲过,让俘虏活下去的应对机制之一是认为自己有选择权 (Perception of Choice)。
Frankl 认为,外在的因素可以拿走你的一切,除了一件事:你选择如何应对的自由。
还记得吗,我在上一篇读书总结《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有讲过相关的观点:BE PROACTIVE。其实这本书的作者也多次在书中提到了Frankl的故事。
选择如何面对那些艰难困苦,做出自己如何反应的选择是别人无法夺走的“自由”,这是这本书的重点观念之一。
Frankl认为,俘虏将成为一个比动物还野蛮的人,还是一个有尊严的文明人士,不是那些艰难决定的,而是自己决定的。所有在集中营的人都一样痛苦,但一些人的行为比纳粹还残忍和恶心,但有一些则像天使一般的善良。
他决定他要利用他的痛苦作为一个机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有所期待
Frankl发现,一旦人有一个可期待的目标,他的内在力量会被增强。反而,对未来失去希望的那些俘虏,必自毙。
比如说,1944圣诞节和元旦之间,死亡率突然提高了。原因呢?很多俘虏内心希望,圣诞节将会得到释放。一旦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他们就彻底绝望,选择了放弃。
而生存者的心态不同。比如说Frankl会想象自己举办心理讲座,在观众面前演讲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并向大家推广自己心理分析的成果。
这帮他克服了那些最苦的日子。他有所期待,对未来有希望,他有着活下去的动力。
回到尼采:有why,就可以忍受一切how。
你生活的意义
Frankl多次强调,对意义的追求是心理健康和人类繁荣的关键。当然,我们不需要像他那么痛苦才能找到意义。
此时此刻的你,就可以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
那么,你找到了你的why吗?是你的工作,是孩子,是父母,是爱情,是克服某种挑战,还是其他的什么事情呢?欢迎你分享你的想法。
最后,你喜欢今天的读书总结吗?下一次,你想让我讲一讲哪本书?留言和我说说!
成为更好的自己

扫一扫上方二维码,立即免费试听
不在大陆的女神:如果你无法使用微信支付,不用担心!
这里也可以报名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