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性格的女生最让男人念念不忘?心理学有答案!+ 查看更多
这5种性格特征,决定你的感情幸福还是失败
常言道,性格决定成败。
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在爱情中也是如此吗?
大量的研究证明,有一些性格特征会让一个人更容易拥有幸福的爱情,成功的事业,甚至还更长寿。
反而,一些性格特征的人更容易离婚,失败,不健康(Roberts et al., 2007)。
那么,你知道自己是属于哪种性格的人吗?
1
五大性格特质
首先,为了避免误会,我们来看看,当我们说性格特征,科学指的是哪一些?
根据大五人格模型(Big Five),人的性格主要由以下五个人格特质构成,可以用英语的O.C.E.A.N来记住:
O
Openness to experience
经验开放性
保守、传统 vs 好奇、探索
C
Conscientiousness
尽责性
随性、松懈 vs 勤奋、自律
E
Extroversion
外向性
内向、腼腆 vs 外向、热情
A
Agreeableness
宜人性
敌对、苛刻、多疑
vs 同情、宽容、信任
N
Neuroticism
情绪不稳定性
平静 、稳定vs 情绪化、焦虑
那么,你可能会想,怎么没有「内向性」?
因为每个特征有高和低的表现,内向的人就属于外向性低。
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些特征会影响你的健康、成功和你的爱情,最后也会告诉你如何改变你的性格,为了让你在各个方面都很幸福:
2
性格与健康
性格怎么会影响健康呢?
因为一些特征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或不健康习惯。
比如说,外向性高的人会社交,朋友多,他们促进与他人的关系、促进群体的支持和社会融合,而这些都与健康结果呈正相关(Berkman et al., 2000)。
反而,宜人性低的人,更容易进行不健康的行为,比如抽烟,吃垃圾食品,不运动等等(Bogg and Roberts, 2004)。
3
性格影响事业与学术成就
如果你很内向,做一个大团队的领导不一定适合你,但是如果你很外向,做一个每天在家里写8个小时书的作家,你可能会疯掉。
所以,研究说的很清楚,无论什么性格,从事适合你的性格的工作,更容易有所成就(Judge et al., 1999).
除此之外,更外向、尽责性高、情绪不稳定性低的人,更容易在工作面试受欢迎(Cook et al., 2000)。
同时,表现出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情绪不稳定性高)和高度易怒(宜人性低)的人,也有更高的失业风险 (Caspi et al.,1998; Kokko et al., 2003; Kokko and Pulkkinen, 2000).
所以,看起来,对于工作和健康,尽责性高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可是,爱情呢?什么性格最能影响感情好还是不好,最能决定你的爱情失败还是幸福?
4
性格与幸福爱情
影响爱情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情绪不稳定性。
情绪不稳定性高的人更容易在他们的感情中产生日常的冲突(Bolger and Zuckerman, 1995; Suls and Martin, 2005)。
他们更容易因为伴侣的小批评,而反应过度。如果伴侣不联系他们,就会觉得对方不爱了。情绪不稳定性高的人也更多假设对方不忠(这与焦虑型依恋的人很像)。
那么,除了情绪不稳定性,宜人性的高低也能影响感情。
比如说,宜人性低的人,在情侣有矛盾的时候,更容易升级冲突 (Gottman et al., 1998)。反而,宜人性高的人,在和另一半吵架的时候更容易调节情绪(Jensen-Campbell and Graziano, 2001)。
不仅这样,情绪不稳定性高和宜人性低的人,更频繁的进行破坏感情的一系列行为,例如批评、蔑视、防御和忽视对方(Gottman,1994)。
所以,情绪不稳定性低,加上不过低的宜人性,最能提高感情的质量,影响感情的成败。
我从很多年的经验也可以告诉你,男人也最喜欢这样的女生。
关于这方面,我在这个视频为你更仔细地分析了,在男人眼里,什么样的女生性格最好,现在就可以看看。
4
性格不好还有救吗?
最后,可能有些人会想:好的,这些性格特征能影响健康、事业和爱情,可是性格就是性格,是天生的,是无法改变的!
是吗?你确定吗?
比如说,我在「高情商计划」已经成功帮助过好几千个女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减少了情绪的不稳定性。
不在大陆的女神:如果你无法使用微信支付,不用担心!
这里也可以报名课程
⬇️
别忘了,管理好自己,可是决定命运的一个关键能力。
幸好,性格特征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可以主动去改善自己的性格,我在考虑拍一个视频专门教你如何做到。
参考文献
Suls, J. and Martin, R. (2005). The daily life of the garden-variety neurotic: Reactivity, stressor exposure, mood spillover, and maladaptive cop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3, 1485–1509.
Cook, K., Vance, C. and Spector, P. (2000). The relation of candidate personality with selection-interview outcomes.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0, 867–885.
Bogg, T. and Roberts, B. (2004). Conscientiousness and health behaviors: A meta-analysis of the leading behavioral contributors to mortality.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0, 887–919.
Judge, T., Higgins, C., Thoresen, C. and Barrick, M. (1999).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general mental ability, and career success across the life span. Personnel Psychology, 52, 621–652.
Berkman, L., Glass, T., Brissette, I. and Seeman, T. (2000). From social integration to health. Social Science Medicine, 51, 843– 857.
Roberts, B., Kuncel, N., Shiner, R., Caspi, A. and Goldberg, L. (2007). The Power of Personality The Comparative Validity of Personality Traits,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Cognitive Ability for Predicting Important Life Outcomes.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Jensen-Campbell, L. and Graziano, W. (2001). Agreeableness as a moderator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9, 323–361.
Gottman, J. (1994). What predicts divor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tal processes and marital outcomes. Hillsdale, NJ: Erlbaum.
Gottman, J., Coan, J., Carrere, S. and Swanson, C. (1998). Predicting marital happiness and stability from newlywed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0, 5–22.